临危不惧的成语故事


临危不惧

拼音lín wēi bù jù

基本解释临:碰到;面临;惧:害怕;畏惧。面对危难;丝毫也不畏惧。

出处《邓析子 无厚》:“ 生有命,贫富有时。怨夭折者,不知命也;怨贫贱者,不知时也。故临难不惧。”


临危不惧的典故

春秋时期,孔子乘学生颜回驾驶的马车周游各国,他们来到匡地,当地人恨颜回与阳虎,恰好孔子很像阳虎,匡人纠集军队围攻他们。子路赶忙去保护孔子,只见孔子临危不惧,谈笑自若,十分平静地弹着琴,匡人与孔子和睦相处。


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


※ 与(临危不惧)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:

成语 历史出处
交浅言深 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赵策四》:“夫望人而笑,是和也;言而不称师,是庸说也;交浅而言深,是忠也。”
含辛茹苦 宋 苏轼《中和胜相院记》:“无所不至,茹苦含辛,更百千万亿生而后成。”
苦中作乐 宋 陈造《同陈宰黄簿游灵山八首》自注:“宰云:‘吾辈可谓忙里偷闲,苦中作乐。’”
大名鼎鼎 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4回:“你一到京打听人家,像他这样大名鼎鼎,还怕有不晓得的。”
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 《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》:“太史公曰:语曰‘千金之裘,非一狐之腋也;台榭之榱,非一木之枝也;三代之际,非一代之智也。’”
八斗之才 唐 李商隐《可叹》诗:“宓妃愁坐芝田馆,用尽陈王八斗才。”
气充志骄 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遂合诸侯于嘉陵,气充志骄,淫侈无度。”
销声匿迹 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1卷:“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,惟恐人知。”
风流才子 唐 元稹《莺莺传》:“清润潘郎玉不如,中庭蕙草雪消初。风流才子多春思,肠断萧娘一纸书。”
饿虎吞羊 《清平山堂话本 五戒禅师私红莲记》:“一个初侵女色,由如饿虎吞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