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híyán

执言

拼音zhí yán
注音ㄓˊ 一ㄢˊ

繁体執言

词语解释

执言[ zhí yán ]

⒈  发表意见;提出建议。

执言守事,无所违禁。

make positive assertions;

引证解释

⒈  拿出主张;建白。

《易·师》:“田有禽,利执言,无咎。”
王弼 注:“物先犯己,故可以执言而无咎也。”
孔颖达 疏:“故可以执此言往问之。”
唐 吴兢 《贞观政要·政体》:“自今詔敕疑有不稳便,必须执言,无得妄有畏惧,知而寝默。”

⒉  谓坚持自己的话,不改口。

清 蒲松龄 《聊斋志异·折狱》:“公曰:‘井有 人,恐未必即是汝夫。’妇执言甚坚。公乃出尸于井,视之,果不妄。”

⒊  借口。

《金史·叛臣传·张觉》:“及 金 人伐 宋,竟以纳 平州 之叛为执言云。”

分字解释

※ "执言"的意思解释、执言是什么意思由辞典网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造句

1.面对党和政府的某些行为,应该敢于对党和政府讲真话,敢于仗义执言。

2.储安平这种不顾私人恩怨的仗义执言的风格让人敬佩。

3.他性情耿直,总爱仗义执言。

4.跋山涉水,抢先播报;枪林弹雨,身处一线;仗义执言,不畏强权;舍生忘 ,伸张正义;背井离乡,于民同心;记者节到了,愿你的每一天都幸福快乐。

5.跋山涉水,抢先播报;枪林弹雨,身处一线;仗义执言,不畏强权;舍生忘 ,伸张正义;背井离乡,于民同心;记者节到了,愿你的每一天都幸福快乐。

6.乡村知识分子有知识和专业上的优势,有强烈的环境保护使命感,有热爱家乡关注子孙后代的理性认识,他们在课堂上培养青少年的环境保护意识,在工作生活中渗透生态文明思想,在环境纠纷中也有乡村知识分子敢于仗义执言,为国家和乡村群众的根本利益尽自己的天职。

7.公开场合如此,私下也是这样,连个以笔为枪,向省局仗义执言、反映问题、道明实情的人都没有。

8.他们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,对事物有洞若观火的辨析力和透视力,同时又能仗义执言,讲出人人心中皆有而言中皆无的话。

9.身先士卒,勇闯事件现场,只为把一线新闻抓;跋山涉水,深入不毛之地,只为把真实事件发;仗义执言,不怕恐吓欺诈,只为把百姓呼声传天下。记者们,你们辛苦了。愿你们身体健康,平。

10.幸好还有不少有良知的专家仗义执言,才免遭立马启动的后果。